以文物说:向氏民居
在重庆市万州区走马镇槽溪村,有一处名叫“方家沟”的山间槽谷,三面高山环抱,仅有一条蜿蜒山路通往谷中。这里隐藏着一座青砖黛瓦的古院落,在松竹葱茏中散发着悠悠古韵,它就是向氏民居。
向氏民居始建于清晚期,是明洪武- 向姓乡绅修建的家族宅院。民居总占地面积2295平方米,整体呈复四合院布局,房屋为土木结构、穿斗式梁架、青瓦悬山屋面。其建筑包括主院和别院两部分,由门楼、牌楼、前廊、正堂、厢房、配房等组成。2009年12月,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向氏民居是典型的渝东地区乡土民居建筑。因山环水绕的地理环境和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,形成了依山就势、多外廊、深出檐的地域建筑特色。由于山地复杂地形的限制,向氏民居不苛求完全对称和坐北朝南的建筑规制,空间布局因地制宜,重视生活实用。建筑装饰方面充分吸收了移民源发地建筑流派繁复、精美的风格,院内的木雕花窗形式多样,石刻浮雕工艺精湛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
沿石台阶而上,是一座单檐歇山式门楼,屋面檐角翘起线条流畅,轻盈自然,秀美中透着磅礴气势。穿过门楼,一座砖石结构牌楼式主院大门映入眼帘,牌楼充分运用灰塑、雕刻、墨绘装饰工艺,人物形象生动、花鸟鱼虫栩栩如生。大门左右边墙上的碑文记述了向母幸(xìng)氏将独生子向国碧培育成人,撑起向家的节孝事迹。为传颂幸氏的德行,民国十八年(1929年)向国碧在此为母亲修建牌坊,并与宅院大门巧妙结合在一起,形成了节孝牌坊藏于民居院内的独特形制。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,时逢幸氏六十花甲,向氏族人为颂扬其功德,又在节孝坊的边墙和立柱的各立面镌刻上传赞幸氏懿行的碑记、楹联、绝句,更彰显了幸氏在家族中尊崇的地位。
步入别院,一座二层戏楼被巧妙地布置于天井内。戏楼平面呈方形,左右分别与偏房和主院相连。正面两根石质立柱,柱面阴刻楹联“膝下子繁栽培欲学燕山桂,村边树合畅茂何殊栗里松”,戏楼后墙白灰抹面,其余三方通透,以便观瞻。民居内所有石柱均雕刻楹联、诗句,共有楹联十一幅、碑记七通,是万州区境内保存楹联碑记最多的古建筑,为向氏民居注入了灵动的人文气息。
面面古墙都通向久远的岁月,件件古物都诉说着古老与沧桑。向氏民居修建因地因材,空间灵活多变,风格兼收并蓄,带有浓厚的峡江地域特色和移民文化、孝贤文化烙印,富涵本土文化和个人取向的书法文化艺术与建筑完美融合,充分体现了先辈们丰富的想象力、创造力以及美学修养和精神追求,是值得我们共同珍视保护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