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文物说:万县古城墙

发布时间:2022-11-25 浏览次数:

滚滚东去的长江孕育出“千年古城、百年商埠”的万州。这里是“上束巴蜀、下扼夔巫”的兵家必争之地,是“万川毕汇、万商云集”的商贸重镇,拥有一千八百年的悠久历史。

城墙,作为最能展现城市形态和格局的载体,同时也是标注城市位置的有形建筑。我们想要了解万州的历史,就要从万州的古城墙说起。

公元216 年,刘备分朐忍(qú rěn)县地置羊渠县,县治位于今万州区长滩镇,为万州建县之始。公元553年,西魏政权分朐忍县西部长江北岸地区和长江以南的南浦县置鱼泉县,迁县治于今北山与苎溪河交汇处的坡地上。鱼泉县城北窄南阔,由山顶至长江逐渐扩大,形如水滴。依山就势,夯土为城,营造出山、水、城相融的城市意境,奠定了今日万州的雏形。

岁月轮回,江水奔流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定名万州,到明代中期一直沿用万州之称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降州为县,改称万县。此时的万县城墙依然沿用夯土建造,长度已达九百丈,高一丈五尺,东、南、西三向开有城门,城北背负都历山,地势高险不开城门。明万历三年,大水临江,南城墙崩塌,重修时沿江一带改为石筑城墙,成为万州营建石城的开端。

清代的万县城墙得到进一步改建,几乎全部更换为条石砌筑。清乾隆五十四年,因城内无泉水,为预防城中火灾时便于取水,新建了小南门和小西门,称为水门。在随后嘉庆、道光两朝,城墙经历多次修缮,增建了城门的谯楼、东门瓮城及城垛等设施,功能日渐完善。

同治元年和同治九年,万县两次遭遇大水,全城基本被淹,城墙损毁严重。后历任知县筹款兴工,历时四年修复了损毁的城墙。至此,万县城墙神形兼备,巍峨傲立于长江之滨。

盛衰起伏,成为历史的必然。1925年7月,万州开埠,随着商业的发展、城市人口的增加,万州迎来城市发展的高峰。为了建造马路,当时万县市政府塞填了水门,拆毁了东、西城墙达三百二十余丈及大部分城垛。拆下的城墙石被作为桥基石用于修建万安大桥。古城墙被拆除,古代城镇的封闭格局被打破,城市面貌焕然一新,万州逐渐由一个内陆小城发展成为市容繁华、功能齐全的近代城市。

2003年3月,因三峡库区蓄水清库,淹没线下残存的万县古城墙编号搬迁。2014年5月,复建于万州江南新区。

今天,作为城市沧桑历史见证的万县古城墙,正与万州这座崭新的移民新城一起,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展开双臂,拥抱这个全新的时代!